2020年12月20日上午,“2020中國品牌年會暨中國品牌創刊15年系列活動”在北京湖南大廈隆重舉行。
南開大學教授杜建剛帶來主旨演講。
以下是主旨演講全文:
產業集群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特色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優勢,這么多年來,中國的產業集群大體上分為數量規模階段、質量品質階段到最后的創新發展階段,我們發現集群的發展每個階段是有波動的,那么在數量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檸檬市場大家對質量就會有一個向下走的弱化,那么當品質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趨同也會導致一個向下的下降,當然最后創新發展階段要求我們用創新引領,我們這個縱坐標其實就是反映一個集群成熟的程度,所以我們最終的目標應該是以創新引領,我們最終的集群才能達到我們所希望的一種創新,一種成熟。
當然集群做的好與不好直接跟國家形象高度的關聯,現在我們成立的這些集群都處于什么位置呢?
可能各個位置都有,有些集群還在數量規模階段有些在質量品質階段,我們也看到很多集群現在已經到了創新發展階段。在這里面我更愿意把產業集群后面加上品牌化三個字,集群+品牌化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創新,無論是我們中國的研究界還是政府,很早的提出了中國的集群品牌,集群的品牌化,其實這個概念恰恰也是符合我們中國經濟特色的。我把現在國內主要的集群大體上分為四個區間,橫坐標是創新性的高低,創新性低是資源性集群,高是產業集群??v坐標反映集群產業集中度的情況,越往上走集中度越高,越聚集在少數企業里面,下面是屬于網狀集群。按照這種分類把中國的集群基本上聚集在四個區域里面,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集群還是在左下角的位置上,相對來說是任重而道遠。但是最后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向右上角努力,通過創新引領提升,最后我們產業集中度高度的提高,其實產業集中度是我們整個產業成熟的非常重要的標志,而中國的各個產業集群相對來說都是企業分散小而雜,相對來說以美歐國家為主的那些產業集群往往會把資源聚焦在少數幾個企業身上,所以人們的企業品牌才會全世界領先,相對來說我們更多的是聚少成多的集群優勢。
但是我們也非常高興得看到,在我們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的引領下,我們現在已經成立了30多個集群聯盟,這個集群聯盟可以說非常非常的關鍵,我們下面再說。
我們打造一個集群品牌可跟打造一個企業的品牌不一樣,我們要打造一個企業群,這個企業群可能引領著我們中國所有的企業共同向前發展,那么企業群的品牌價值提升需要國家層面的品牌生態圈來呵護和支持才可以。所以我們通過這個圖來看我們說的品牌生態圈包括政府的引領、包括中介、金融、教育、媒體等等各個方面,在這些生態群的利益相關者中,我們政府將起到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責無旁貸。政府需要為我們各個產業集群提供政策流、資金流、人才流,同時管控激勵引領集群向前發展。
當然在所有的這些利益相關者生態圈里面中國產業集群聯盟是非常關鍵的機構,到現在已經成立了30幾個機構,這些機構它是一個整合、整個集群生態的紐帶,既包含政府、中介、媒體,同時也包含中國的優秀企業,共同組成聯盟,這個聯盟肩負重任,對于整個集群的品牌發展將承擔著凝聚力、協同力、內驅力。
凝聚力主要表現在把我們企業群和生態資源相關的要素凝聚在一起。協同力表現在通過內部整合讓我們這個企業和生態圈各要素達到最大的整合力量。內驅力是一種從內向外的一種創新驅動向前發展的動力。
當然我們做產業集群品牌最終的目標應當是打造優秀的標桿企業,在這里我們羅列了中國一些非常優秀的集群,那么在這些集群里面一些標桿型企業,在這里把它列出來了,所以我說企業才是品牌的主體,我們最終發展的目標是為推動企業代表我們集群走向世界。當然我們國家這幾年從政策上來看,從供需、從供方驅動到需方,現在可以說是供需雙方的拉動在這個過程中,剛才秘書長也說了,我們企業的品牌可以說是肩負重任,企業品牌既跟供應相關又跟需求相關,所以責無旁貸。
最后,我們簡單跟大家聊一聊我對中國集群品牌發展的想法,我認為大體上分為三步,我們現在正在第一個階段,第一階段包含聯盟引領、構建生態、質量創新、協同演進,這個階段我們現在30幾個集群正在做這個工作。第二個階段我們叫整合階段,進一步的資源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整合生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扶持一些標桿企業,讓他們成長壯大起來,最后形成我們的國際化優勢。第三階段出海階段,有國際評價作為我們的支撐,當然我們現在在國際品牌研究院的基礎上,我們品牌促進會在引領和倡導一個國際品牌評價,這項工作如果能夠成功,對我們整個集群的帶動作用是非常大的,國家背書、國際巡展,最后這些標桿企業能夠帶著我們中國走向世界。
最后再次感謝《中國品牌》雜志社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來回顧15年的發展,去展望下一個15年中國品牌的未來。我們共同期待,未來15年中國品牌能夠達到一個新的輝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