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人以黃金制品交易為幌子,采取“低值高報、虛構謊報”方式,騙取國家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所涉黃金重達1噸,涉案金額高達4.7億元。
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組織警力,經過一年多時間縝密偵查,輾轉四川、廣東、廣西、福建、陜西、山東等地,打掉了這個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全鏈條跨省經濟犯罪團伙。
2022年4月底,隨著被告人詹某堆等人被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這起特大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大案全案告破。
買入41公斤黃金,立即虧本出售
2020年底,綿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接到稅務部門反映:四川國金寶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寶公司)大量購買黃金,聲稱用于生產視覺訓練儀、變流器等出口香港的產品,并多次向稅務機關申報出口退稅。稅務機關認為該公司生產經營極不正常,很有可能存在騙取出口退稅現象。

四川國金寶實業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國金寶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焦某,注冊資本5000萬元,實繳資本35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新型金屬功能材料、銷售金銀飾品、貴金屬冶煉等。
經偵支隊民警對線索進行核查后發現,國金寶公司生產線十分簡陋,質量把關并不嚴格,應該不具備批量生產合格視覺訓練儀、變流器的條件。但該公司確實以生產需要為由,先后三次從深圳購買了共計41公斤的黃金,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且產品出口香港某華公司也是真實存在。
綿陽警方以黃金流向為切入點,赴深圳調查后發現,國金寶公司提取黃金后并未運到綿陽用于生產,而是以每克低于買進價的價格全部出售。
順藤摸瓜,牽出近5億元大案
隨著民警深入調查,國金寶公司實際控制人周某新出現在了警方視線之中。

犯罪嫌疑人周某新被抓獲
周某新利用自己是四川國金寶、香港某華、深圳某科技三家公司實際控制人,以產品出口香港為由,向稅務部門申報出口退稅,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成功獲取出口退稅款59萬余元,向稅務部門申報但尚未獲取的出口退稅款近100萬元。
在稅務部門配合下,警方順藤摸瓜,發現周某新曾向深圳另一家科技顏料公司以購買“金膏”為幌子,向對方支付“手續費”,并從顏料公司實際控制人詹某堆處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380萬元。警方就此判斷,一個全鏈條經濟犯罪團伙尚藏在深處。
通過縝密偵查,警方了解到,詹某堆控制的公司曾以生產“金膏、金水顏料”需要為由,多次購買共計1噸左右黃金,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以低于市場價將實物黃金賣出。
2018-2020年,詹某堆累計為國內101家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900份,涉案金額4.7億元。
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
詹某堆落網后,民警奔赴廣東、廣西、山東、浙江等地涉案企業固定證據,并與稅務部門共同敦促涉案企業補繳增值稅款,共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

詹某堆在深圳落網
2022年4月底,被告人詹某堆、許某為、胡某明、孫某耀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被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這起特大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全案告破。
“在稅收大數據面前,企圖危害國家稅收秩序謀取私利的行為將無從遁形,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國家稅務總局綿陽市稅務局稽查局工作人員馬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