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消息,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對知網涉嫌壟斷問題正式立案調查。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表示,對知網立案調查,釋放出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信號。
受惠于政策扶持,快速擴張
作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學術平臺,中國知網憑借曾經的政策支持,在20多年時間里成長為國內學術服務平臺領域的頭部機構,并通過參與對學術期刊和高??蒲袡C構學者的學術評價工作,在學術和傳媒界獲得了特殊的地位。
1998年,世界銀行在《1998年度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到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概念。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主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承辦了中國知網的內容建設,并由清華大學校企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創辦之初,中國知網不僅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還得到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被評為科技領域創新的重點項目。
中國知網成立后,維普、萬方、超星等中文學術平臺也相繼成立,但因版權問題均被提起訴訟。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中國知網快速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學術服務平臺。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即擁有文獻總量2.8億篇,中外學術期刊品達5.8萬余種,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文獻300萬篇,擁有機構用戶2萬多家,個人注冊用戶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20億篇次/年。
訴知網侵權的第一樁勝訴案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紙質作品在網絡傳播方面存在法律空白或有待完善,著作權人起訴知網的案件時有發生,但幾無勝訴。直到2021年6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才改變了這一現狀。
2013年,趙德馨接到出版社邀請,希望可以將其主編的《中國經濟史詞典》進行修訂,重新出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
由于手頭沒有紙質書,趙德馨讓學生以自己的名義去學術期刊公司要一份舊電子版,以供參考,但對方提出需要以26元的價格購買。趙德馨才想起,學術期刊公司和自己簽訂合同時承諾的轉載費,自己一次也沒有收到。
他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發現除了《中國經濟史詞典》,自己還有100多篇論文,但這些論文全部沒有得到他本人授權。初步交涉無果后,趙德馨以運營中國知網的公司——學術期刊公司侵犯其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提起訴訟。
2021年6月,他和知網的官司二審終結,趙德馨方全部被判勝訴。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其中一份判決書寫道:知網提交的稿約難以確認用何種方式向投稿人告知。稿約中作品將編入數據庫的文字表述僅告知作者作品將入庫,對于數據庫如何使用作品未明確告知,也未告知數據庫獲得何種權利及權利范圍。因此該“稿約”不產生法律效力。
知網:全面自查,徹底整改
知網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后,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撰文表示,對知網立案調查,釋放出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信號,呼吁“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多措并舉推動學術文獻數據庫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專家庫專家、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晉表示:“對知網立案調查是國家反壟斷局成立以來,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標志性事件,彰顯了國家在法治軌道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規范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讓資本和技術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共同富裕的決心。”

中國知網截圖
知網則發布公告回應,表示“堅決支持,全力配合”,并稱“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創新發展模式,承擔起中國知識基礎設施的社會責任,努力將知網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學術資源信息平臺,推動學術傳播交流,促進國家科技創新,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另據《三聯生活周刊》披露,除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其他有關部門也在研究知網涉嫌侵犯作者版權問題??梢?,當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曾經因急速擴張而遺留的“歷史”問題到了必須面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