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IPO 中餐品牌如何跨越“三道坎”

來源: 中國品牌雜志 中國品牌網 馮昭 發布時間: 2022-10-26 15:26:32 責編:馮昭

摘要

突破經營規范化、產品標準化和食品安全問題,中餐企業將踏上上市融資大道坦途。

2022年,中式餐飲企業在排隊上市。
 
在快餐賽道,老鄉雞、老娘舅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書,綠茶餐廳、鄉村基、楊國福則在香港交易所沖擊IPO,試圖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觳唾惖乐?,和府撈面、巴奴火鍋、粵式火鍋撈王、海鮮餐廳七欣天、西貝莜面村等中式餐飲企業,也明確表達了上市意向。
 
但是,其IPO進程卻大多處于“卡殼”狀態,上市扎堆受阻,是哪里出了問題?
 
綠茶餐廳的坎坷上市路
 
近日,香港交易所官網發布消息,綠茶餐廳的上市申請材料“失效”,這已是綠茶餐廳第三次遞交上市申請表、第二次通過聆訊后招股書再度失效。
 
2008年創立于杭州的綠茶餐廳,是主營西餐與中國傳統美食結合菜品,充滿年輕氣質、主打高性價比的“新中式融合餐飲”企業,兩年后進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吸引了不少“都市白領”。
 
作為國內初生代網紅餐廳的代表,其IPO之路卻一波三折。
 
2021年3月,綠茶餐廳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被指出招股書存在財務數據單位錯誤、“流動負債總額”寫成“流動資產總額”,六個月后,該版本的上市申請自動失效。
 
2021年10月,綠茶餐廳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并于今年3月披露通過上市聆訊的招股書,但申請材料再次失效。
 
今年4月8日,綠茶餐廳第三次遞交了招股書,并于三天后通過上市聆訊。
 
最新招股書顯示,綠茶餐廳計劃募集資金1.5億美元,用于2022-2024年開設約225家餐廳、在浙江設立中央食品加工設施、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和相關基礎設施、運營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但是,隨著上市狀態顯示“失效”,綠茶餐廳第三次中斷了上市之路。
 
發行條件不理想是主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認為,綠茶餐廳IPO三次被中止,并不是因為不滿足上市條件,而是由于經營狀況不穩定,且未來成長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綠茶餐廳的股票發行條件并不理想。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綠茶集團共有236家餐廳,并計劃于2022-2024年每年開設75-100家餐廳。
 
但綠茶餐廳經營狀況并不樂觀。招股書顯示,其在2019-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7.36億元、15.69億元、22.93億元,調整后的利潤率分別是6.1%、0.7%、6%,低于8-10%的行業平均水平。
 
從業績表現來看,綠茶餐廳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13.11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2.93億元,四年增長了八成左右,但盈利能力并不穩定,翻臺率也不斷下滑。
 
曾經,綠茶餐廳依靠“低售價+高翻臺率”在餐飲賽道站穩腳跟,巔峰時期的翻臺率一度達到每天6-8次。但是當熱度退卻,近三年的翻臺率始終在“保本”水平的4次以下。招股書顯示,2021年,其在廣東省的翻臺率最高,每天3.62次,大本營華東地區每天只有2.92次。
 
餐寶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汪洪棟認為,除了新冠疫情影響,綠茶餐廳翻臺率下滑與研發能力較弱有關。例如,新式茶飲基本每個月都能推出新品,火鍋品牌也在不斷更新菜品,而綠茶餐廳的產品創新明顯不足。
 
實際上,綠茶餐廳也曾嘗試過品牌及產品創新,在2014年、2015年分別推出西餐品牌Playking、東北燉菜品牌關東造,但這些子品牌并不能為綠茶餐廳的商業版圖擴張“添磚加瓦”。
 
“它(綠茶餐廳)想依托資本市場加持,把綜合實力護城河拓寬加深,挽回下滑頹勢。但是現在,資本市場對于不夠優質的股票,肯定是不認可的。”食品產業研究者朱丹蓬說。
 
中式餐飲企業的“整體性難題”
 
實際上不止是綠茶餐廳,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充滿煙火氣息的街邊快餐店、麻辣燙,為增強抗風險能力開始尋求上市,主動擁抱資本市場。
 
但是,它們在擬登陸資本市場的進程中,又不約而同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展緩慢甚至停滯。
 
香港交易所官網顯示,7月25日,由于鄉村基六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轉為“失效”狀態,五天后,鄉村基再度提交上市申請;9月,楊國福的上市申請也顯示“失效”,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直至10月下旬,其上市申請才獲得核準批復。
 
選擇沖刺A股主板的老娘舅、老鄉雞,由于審核周期更長、條件更嚴格,上市難度更大。
 
無論A股還是港股,中式餐飲企業上市扎推受阻,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當《中國品牌》雜志記者提出這個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的回答是“大環境不看好”,但并沒有做進一步闡釋。
 
和鴻咨詢總經理、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認為,幾家企業未通過上市聆訊或發行不順利,最大的難點在于企業經營規范性問題,這也是餐飲行業整體面臨的難題。
 
中式餐飲企業有其自身特點:首先,相較西餐而言,涉及到的產業鏈更長,供應商更多,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并且上下游大量使用現金交易,會計師難以精準核算其收入和成本費用;其次,從品質把控來看,甚至同一個連鎖品牌的不同門店也很難把控出品質量;第三,餐飲企業員工通常流動性較大,很多企業存在員工不交或少交社保的情況。
 
新冠疫情爆發前,由于現金流充裕,中餐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性不高,但在疫情爆發后,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認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因此,上市受阻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疫情影響下資本市場對餐飲行業的信心不足。
 
跨越上市融資“三道坎”
 
種種客觀原因所限,中式餐飲雖然市場廣闊,但資本化程度不高。
 
據泰合資本統計,截至2021年5月,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只有15家餐飲上市企業,相較于美國的3.3億人口、50家上市餐企,日本的1.3億人口、97家上市餐企,頭部品牌數量過低。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式餐飲規?;?、標準化程度不高:首先,中式餐飲品類多,不同地域飲食習慣差異較大,比如真功夫快餐在廣東風生水起,但在北方地區很難開拓市場;其次,中餐烹飪對食材、調料、烹飪技術要求很高,即便同一個廚師做同一道菜,味道也會有所不同。
 
但是,標準化、數字化又是企業上市繞不過去的門檻。
 
文志宏建議,中餐企業必須提高經營規范性問題:首先是財務規范,確保餐廳前端的現金收銀、后端供應鏈等各個環節,發票、賬目清晰可查詢;其次是用工規范,不能因為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出現勞務關系問題。
 
與此同時,借鑒西餐優勢,也可以使中餐企業快速提升標準化。例如,西貝莜面村曾因菜品種類繁多影響了經營效率,后來學習西式快餐,通過精簡品類,一方面降低了食材采購和管理難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單品采購率、提升了供應鏈效率,距離上市更近了一步。
 
此外,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繞不過去的另一個話題。
 
例如,2020年8月,石家莊綠茶餐廳曝出后廚人員食用客人菜品、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待加工肉類放在地上、餐具未按要求消毒、部分員工沒有健康證等問題;2021年7月,楊國福麻辣燙曝出食材被老鼠咬過后繼續使用、用豬肺清洗容器等問題。
 
在黑貓投訴平臺,消費者對老鄉雞、鄉村基、楊國福、張亮麻辣燙等餐飲品牌的投訴,均在百條以上,涉及食品變質、態度惡劣、發現異物等方面。
 
這些問題,有些源于中餐飲食習慣,有些可以通過質量管控解決,突破經營規范化、產品標準化和食品安全問題,中餐企業終將踏上上市融資的“大道坦途”。
推薦內容
電子雜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場監管總局“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題 市場監管總局強化反壟斷執法專題 2021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 總局召開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一|久久天天碰碰拍拍免费|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日日大香人伊一本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