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這份指導我國質量工作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為主線,明確了質量強國建設的遠景目標和重點任務,從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品牌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在質量強國征途中舉足輕重。如何建設質量強國、品牌大國?《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制定了任務書、繪就了新藍圖。
明確主攻方向 建設三個體系
《綱要》為質量強國建設設定了兩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到2035年,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2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把握《綱要》明確的主攻方向,具體可以概括為更適配的質量供給體系、高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的質量治理體系等“三個體系”建設。
更適配的質量供給體系。著力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區域和產業質量競爭力,加快產品、工程、服務提檔升級,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強化宏觀中觀微觀質量的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打造質量供給體系升級版。
高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著力加強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合理布局國家、區域、產業質量技術服務機構,實施質量基礎設施拓展伙伴計劃,特別是要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互聯互通,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務基地,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更好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
現代化的質量治理體系。著力健全質量政策、完善質量法治、優化質量監管,深化質量督察和質量工作考核,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實現社會共治,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此外,《綱要》還提出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提升建設工程品質、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等方面重點任務。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提升
《綱要》作出多項涉及知識產權工作的部署,涵蓋保護、運用、服務等多個環節。
保護環節,提出“加強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行為”。
運用環節,提出“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
服務環節,提出“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和“提升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質量咨詢等科技服務水平”。
實際上,知識產權助力質量強國建設,一直在路上。
前不久,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實施《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創建示范管理辦法》,為營造公平競爭、保護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環境提供有力支撐;會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首批20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保險典型案例,深化部門協同和政銀合作,推進業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提高普惠程度和服務效能。
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一些發達國家,我國在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仍有不足。隨著知識產權申請的快速增長,以及網絡版權的快速噴發,巨量的內容檢測確權是目前的行業痛點,技術應用將成為有效解決途徑。
最嚴監管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綱要》提出,提高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的上安全”。
新時代十年以來,“四個最嚴”是食品安全領域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句話,貫徹食品安全治理每一個環節,即: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
在乳制品行業,“四個最嚴”體現得尤為明顯。目前,乳制品已形成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涵蓋奶牛養殖、原料奶收購、乳制品加工、質量控制、市場監督、產品銷售、廣告宣傳等各個方面。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岡介紹,近十年來,國家衛生主管部門陸續頒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近80項,特別是嬰幼兒乳粉標準,是世界上要求最嚴、技術含量最高的標準之一。
2010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對乳制品、嬰幼兒配方奶粉實施密集的質量抽檢制度,對乳制品每季度全覆蓋抽檢一次,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每月抽檢。2014-2018年,108家嬰幼兒奶粉企業全部接受監管部門的生產體系檢查。
“史上最嚴”的監管舉措,換來了乳業安全最好水平。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為99.9%;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13年保持100%。乳制品總體抽檢合格率99.87%,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99.88%,在市場監管總局五大類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合格率最高。
品質升級培育優質服務品牌
《綱要》提出,促進生活服務品質升級。大力發展大眾餐飲服務,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創新豐富家政服務,培育優質服務品牌。
生活性服務業在拉動內需、促進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不少地方頻頻作出部署,推動生活服務行業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昆明提出,推動養老、育幼、家政、零售、體育、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服務+制造”融合創新。
北京提出,2023年試點建設8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快首都生活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一業一策”指導餐飲、便利店、家政、蔬菜零售等生活服務業深入實施數字化升級行動,持續優化便民商業網點布局。
廣州提出,支持餐飲、住宿、家政、美發、洗染等商務領域居民生活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對符合條件的新設或升級門店、數字化建設、中央廚房建設等基礎設施軟硬件投入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實際投資總額的30%、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補助。
浙江提出,將打造100個左右高能級服務業平臺,培育100家以上千億級旗艦服務業企業,培育10萬名高素質服務業技術人才。
58同城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顯示,家政服務的剛需屬性日益凸顯,并催生多元化、品質化的服務細項。其中,“一站式搬家服務”大受歡迎,用戶對收納的需求大幅增長,對搬家前的家具家電回收及搬家后的保潔清洗需求也有大幅提升。
大眾餐飲方面,美團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門店數年平均增長超300家的優質餐飲連鎖品牌達141個,年平均增長超500家的品牌達75個,年平均增長超800家門店的品牌達34個。今年以來,精致餐飲的訪問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0%。
“目前生活服務業運行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提升生活服務業供給體系的水平和質量,更好適應、引領和創造新的生活服務需求。”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建議,加快培育提升市場主體能力,鼓勵相關企業積極創新、塑造品牌、提升效率、實現數字化發展,豐富生活服務消費供給。
質量惠民推動創新服務升級
建設質量強國,也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綱要》提出,開展質量惠民行動,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質量改進,滿足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認為,強化質量發展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質量意識,使消費者更加謹慎地選擇消費品,從而提高消費水平;強化質量發展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質量、消費水平,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費者消費成本。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則認為,當前商品消費“供過于求、供小于求”同時并存。一方面,絕大多數實物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另一方面,特色實物商品、品質實物商品及服務商品、體驗商品相對不足,供小于求。
“為了滿足人們美好和品質的消費需求,應強化質量發展,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也有利于讓高質量商品賣得好、賣出好價錢,讓消費者得實惠、生產者得收益,反過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洪濤說。
打造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
《綱要》提出,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打造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
進入新發展階段,眾多上市公司以產業報國為己任,無論張小泉這樣的老字號,還是丸美股份、巴比食品等國貨新潮,甚至山大地緯、萬業企業、皓元醫藥等科創公司,都以打造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為使命,在質量強國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在多位上市公司掌舵人看來,打造中國精品就是要打造核心競爭力,“百年老店”就是要基業長青,都與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
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表示,品牌長青的目標就是成為穿越周期的好企業,做穿越周期的好國貨、好產品:“化妝品行業每一個變化都會誕生一個品牌,但隨著直播、社交電商等商業模式的誕生,很多品牌曇花一現,長期生存下來的都是精英之師。”
巴比食品董事長劉會平認為,“吃”這個行業很容易誕生百年企業,將中國美食弘揚到全球,就是巴比食品做“百年老店”的夢想和目標,因此在產品創新、食品安全等領域下足了功夫。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刨根問底精神和企業文化,這種文化鞭策著每個山大地緯人,不是機械地完成工作,而是深入鉆研創新。”山大地緯董事長鄭永清表示,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打造“百年老店”是山大地緯人共同的夢,在一代代人傳承和努力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
擁有近四百年歷史的張小泉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與傳統刀剪產業融合,推行“管理采取新手段、生產采用新裝備、營銷引進新模式、研發導入新思路”策略,以“世界的張小泉”作為上市后的新目標。
“塑造品牌需要時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說,“打造百年老店,就是為了塑造真正的品牌。通過網絡媒體獲取流量,短期內冒出來的‘品牌’,并不是真正的品牌,真正的品牌一定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百年老店都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和檢驗,最終被消費者與社會公眾認可,讓多數人習慣性地覺得產品和服務好,這才是真正的品牌。”
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作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
2017年,國務院將每年5月10日確定為“中國品牌日”。此后,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每年都會舉辦“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宣傳國貨精品,講好品牌故事,推動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綱要》提出,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支持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依法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為優質品牌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快速成長為高質量、高品位、高顏值的“國貨之光”,受到市場認可和消費者青睞。近五年來,“中國品牌”百度搜索熱度占品牌總熱度比例從45%提升至75%;2022年,抖音電商國貨品牌銷量同比增長110%;京東成交額TOP10品牌中,國貨品牌占比由2017年的六成提升至2021年的九成。
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認為,“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可以讓企業向更多的消費者展示對產品質量的重視,從而獲得消費者認可,進而幫助企業實現品牌提升;同時,要加強品牌價值評價工作,通過以評促升,以評促發,打造一批“中國制造”卓越品牌。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龔楨梽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貫徹落實《綱要》,從多方面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
首先,進一步總結經驗、充實力量、優化模式,高質量辦好每年的“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
同時,持續放大活動效應,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到品牌創建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
此外,進一步健全活動長效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開展品牌建設的工作接力。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品牌發展理念、凝聚品牌發展共識、營造品牌培育氛圍,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參與、消費者期待的可持續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