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春風和暢,生機盎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夠感受到,新的一年中國品牌有了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對中國品牌的經營成本的關切,預計今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有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計劃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還有對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環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規劃。
這一系列舉措,展現了深刻的宏觀政策洞察、高超的執政能力和 “穩中國品牌”的堅定決心,既是及時雨,又是定心丸,讓中國品牌感受到了這個春天的“暖意”。
爬坡過坎 穩中求進
“穩”字貫穿了2022年中國品牌的發展邏輯。
根據《中國品牌》統計,“穩”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76次。報告中,“穩”字,既體現在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上,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也體現在具體的政策上,如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還體現在面臨挑戰上,“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加大”、“穩出口難度增大”、“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當然,更體現在對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上——“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
那么,為何如此著墨“穩”字?
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疫情反復、洪澇災害和政策調整等因素疊加影響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最直觀的數據就是,三、四季度經濟增速降至 4.9%和4%,已經跌破了潛在增長率的水平。換言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正處在轉彎、慢轉彎的階段,還沒開始轟油門,此時最需要的是“穩”。
之后,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基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顯然,“穩”字貫穿了2022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也貫穿了2022年中國品牌的發展邏輯。
《政府工作報告》也對“穩增長”作了具體部署——
比如,“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
比如,“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及時動用儲備政策工具,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比如,“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
這些報告中的“穩增長”政策,可以說是務實而又樸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市場主體的支持空前突出,也就是中國品牌的支持空前突出,尤其是對中小品牌的關懷再度顯著加碼。比如“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宏觀政策”,再比如減稅降費方面的巨大扶持,全年預計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如此空前的力度,空前的效率,將有力提振中國品牌的信心,顯著改善中國品牌的生存發展環境。
穩中國品牌 就是穩發展
面對經濟發展中內需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一條:著力穩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也就是中國品牌,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載體。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正是這些繁星點點在嚴峻考驗下鼓起一股勁,堅定向前行,成為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
穩市場主體,穩中國品牌,就是穩發展。
如何穩中國品牌?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了答案。
首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品牌。
“專精特新”企業品牌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
重視“專精特新”品牌,究竟具有怎樣的特殊意義?
在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中,90%以上集中在 “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在整個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培育“專精特新”品牌,就是培育能解決“卡脖子”難題的品牌。
其次,支持新能源汽車品牌。
這兩年,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之勢,其中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超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13.4%,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將是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全新動力源和增長點。自2008年以來,每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提及汽車領域,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表明中央層面對穩定汽車消費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延續性可期。
再次,反對品牌壟斷。
2022年反壟斷工作繼續加強,反壟斷將進一步細化和體系化。2022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反壟斷方面提及強化全鏈路競爭監管執法。相信反壟斷,將凈化品牌生態環境,引導企業和資本的健康發展。
需要關注的是,“穩市場主體的宏觀政策”、穩品牌政策,并不是被動的應對壓力,更是因勢利導,著眼當下,擘畫未來,為2035遠景規劃的穩健落地打下堅實基礎。比如,報告中,推出科技型中小品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這將為我國未來的科創力量,灑下一大片希望的種子。
中國品牌在行動
融融春光里,中國品牌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深切體會到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6天緊張密集的會議安排,涵蓋市場監管、知識產權、老字號創新……從 “代表通道”到記者采訪.......中國品牌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道出新征程的奮斗與豪邁。
中國品牌,一直在行動。
中國品牌在積極發言,貢獻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從冰雪產業品牌角度獻言獻策。他認為,要加大冰雪產業自主品牌,產學研聯合攻關冰雪科技研發,要培育冰雪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品牌企業,加大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持續助力我國冰雪運動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建議推動中國制造產業升級,構建中國制造業全球產業鏈。
中國品牌在積極行動,同心筑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部署,把“11245”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目標:收入過1萬億,“紅旗”銷量超100多萬輛,自主品牌達200多萬輛,紅旗新能源智能汽車占比超40%,要把“紅旗”打造世界一流的民族汽車品牌。
全國人大代表、黃山市委書記凌云說道,黃山市要錨定新坐標、新定位,以獨有的方式刷新外界的固有認知,在大文旅時代勇敢扛起大黃山的新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諾金表示,要做出中原銀行的效率,做出中原銀行的服務品牌。
舊歲有枝皆碩果,新春無樹不繁花。這是一條新的起跑線,這是一個新的春天。
會場外,和風煦日,春風拂面暖意融融,陽光灑滿華夏大地。中國品牌將在新的征程上,高揚自主創新之帆,
讓品牌動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