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聚焦】委員建議中的品牌自信

來源: 中國品牌雜志 中國品牌網 魯曼 發布時間: 2021-04-06 15:26:17 責編:魯曼

摘要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需要品牌充分發揮它們的客觀作用,承擔時代使命。全國政協委員的數千件提案,從更多元、更獨特的視角“掃描”品牌發展。

在中國經濟行進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品牌建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計出現了366次的五大高頻詞“發展、建設、經濟、企業、創新”,指明了國家關于品牌的決策布局與清晰方向。同樣,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數千件提案中,都體現出對品牌發展的深度思考。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大大小小品牌的參與,更離不開企業。今年兩會上,越來越多走到臺前的品牌與企業,正向我們展示出他們對于品牌強國的深度渴求與發展自信。

中國品牌的時代擔當

——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委員迅速投身抗疫斗爭。圍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復工復產等……廣大委員在各條戰線勇于擔當,積極參與救治病人、科研攻關、穩企穩崗等工作,在特殊年份書寫了特殊的“委員作業”。

在過去的2020年,洶洶襲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各行各業都在經受重大考驗。品牌,關鍵時刻成為中國經濟的頂梁柱。

醫療衛生、物資供應、緊急建設、基礎保障……在疫情防控這樣一場無硝煙之戰中,一家家企業立足各自戰線,全力以赴。一家家制造企業加班加點、轉產擴產,全力供應醫療防護物資。

這些,呈現在2021年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也只是由廣大委員凝結成的一個個中國品牌企業的縮影。然而,卻讓世界看到中國品牌呈現出的強大產業鏈“韌性”。他們有勇氣直面挑戰,傳遞出強烈的信心、決心和擔當。

盡管疫情暴露了中國品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某些思維不足,但更多企業有方向、有辦法,通過創新和效率提升來保持自身品牌的活力,以積極心態面對暫時不利的處境,同時積極履行品牌的社會責任,通過多種途徑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企業的品牌擔當不止于此,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后,我國毫不遲疑地向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一批民營企業也再次沖在前面,調撥防護物資發往國外。

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的中國企業,更積極承擔起自身的全球責任。

盡管這是艱難的一年,盡管環繞的是日益不確定的商業世界,中國品牌整體呈現出的“向陽而生”,堅持品質打造,在危機中抓住機遇,贏得了消費者的好口碑。

多機構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企業品牌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綜合感知變強,高達80%的受訪者認為近年來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正在上升。而這不僅得益于中國企業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的上升,中國消費者強大的文化自信也對影響力提升產生了正面影響。

高質量發展路線清晰

——針對優化營商環境、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問題調研議政。

——多形式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聯動協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實地進行“‘十四五’時期鞏固西部地區脫貧成果”重點提案督辦調研。

——緊扣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等重要問題積極議政建言。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對人口老齡化等進行專題協商。

細讀2021年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雖未直接言及品牌二字,但涉及品牌的要素不少。圍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線清晰。

事實上,品牌經濟的內在要求,就是高質量發展,而不是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增長。高質量發展呈現的最終結果,是促進優質品牌的出現和可持續發展。

而高質量發展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品牌則是不斷滿足社會需求,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結晶。

報告中,不論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科技創新新型企業發展,還是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離不開優質品牌的參與,更離不開創新與供給側改革。

在首都經貿大學中國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看來,創新是實現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同時創新也是品牌之本。而具有責任感的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重要動力,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因此,要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弘揚和發揮企業家精神,必須為企業家創造好的營商環境。

有夢想、有使命、有謀略的品牌企業家,會讓中國的新品牌茁壯成長,讓中國的老字號品牌發揚光大。

無論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是2021年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都為品牌人強化了奮斗方向。

區域品牌形成競爭優勢

——就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等開展專題協商。

品牌本身具有吸引優勢要素的能力,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還是長江經濟帶發展,都有望形成資金、人才、信息的大量集聚,對于區域品牌知名度、影響力、競爭力提升實現明顯利好。

多年來,通過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和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品牌專家早已達成共識,未來品牌發展的關鍵點即是協同、共享和輻射。

在區域品牌建設中,發揮集群化創新優勢,產業內部可以實現共享、共進,有助于相互借力、提高各產業群體競爭力。在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中強調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不僅有助于強化不同區域品牌競爭力,也將使資金、人力等資源更好地流通和共享,繼而形成新的輻射帶動效應。

在國家戰略統籌和協調的大方針下,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專家蓋彥,站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角度,清晰地看到值得品牌關注的投資方向,包括西部開發開放、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改革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等。

政協委員品牌視角獨特

不止于此,全國政協委員5974件提案中,來自34個界別的委員們,越來越多人凝聚智慧聚焦品牌,用全新的視角,從不同側面關注品牌并且提出建設性方案。

來自山東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卞志良,將目光投射到民族品牌企業,建議給予這些品牌更多保護,扶持一批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將民營企業品牌戰略定位在國際品牌創建上,并提出要順應新發展格局,開拓新市場。

前畢馬威中國副主席及華南區首席合伙人龔永德,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旅游國際品牌打造上。同樣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還有國眾聯集團董事長黃西勤,建議推動共建,促進高質量發展。

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建議引入龍頭企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主任謝商華,關注鄉村地理標志產業發展。

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提出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來保護品牌發展。

賽萊拉干細胞創始人陳海佳的切入角度更貼近人們的美好生活,鎖定“美麗經濟”,建議打造我國世界級的高端化妝品品牌。

九三學社中央,聚焦文旅消費,建議為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能。

……

政協委員們的提案涉及了“鄉村振興”、“美麗經濟”、“地理標志產業”、“民族品牌”“市場監管”等多個領域和側面,展示了中國品牌全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同時呈現出品牌發展自信。

消費者需要品牌產品,企業渴望成為品牌企業,國家打造品牌強國,品牌工程已成為時代主題之一。2021年開啟的同樣是品牌新征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更有力量。

推薦內容
電子雜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場監管總局“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題 市場監管總局強化反壟斷執法專題 2021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 總局召開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一|久久天天碰碰拍拍免费|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日日大香人伊一本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