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聚焦】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研判

來源: 中國品牌網 中國品牌雜志 何茜 發布時間: 2021-01-26 09:50:22

摘要

2020年,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經濟剛剛從疫情陰霾中恢復,2021年,我國GDP還能保持增長、再創新高嗎?

2020年,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經濟觸底后快速復蘇,全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歷史分水嶺。

在GDP邁入100萬億之際,“十四五”新發展新格局已然開啟。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正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言,2021年,疫情并未完全結束,疫苗成效尚待驗證,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內外因素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但機構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延續穩健復蘇態勢,當前部分地區散發或聚集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相對可控。按機構預判,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超過8%,甚至達到9%。

 

趨勢一:中國經濟復蘇領先世界

 

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復蘇已成為共識,中國經濟復蘇的大方向不會變,依然會領先全球,數據表現非常亮眼。

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啟動“需求側改革”,以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市場,內循環主體地位確立后,消費將成為需求側改革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國消費市場將發生明顯的變化。制造業和消費接棒傳統投資和外需驅動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特別是健康經濟、直播帶貨、免稅經濟、二次元經濟等將會催生新的經濟動能。

從經濟力度來看,經濟復蘇是趨勢,但難言“強勢復蘇”,可能更多是“穩健復蘇”。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的背景下,我國成為2020年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GDP達到14.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比重約17%左右。但有些行業復蘇緩慢,比如餐飲、旅游等第三產業,還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因此,2021年經濟復蘇的力度,領先世界,但難言“強勢復蘇”。

從經濟節奏上看,2020年各季度GDP增速呈現V型反轉,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而這種經濟節奏和抗疫效果直接掛鉤,因此,2021年經濟復蘇的節奏,也和抗疫同步。

從經濟增速來看,2021年隨著疫苗大面積使用、歐美疫情逐步緩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將放緩,海外供需缺口難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韌性。不少機構認為,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超過8%。

 

趨勢二:繼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歷史上的壟斷,多屬于國有壟斷,處在石油、電信等國計民生相關領域,各方面風險是國家可控的?,F在,形成了新的壟斷,屬于大數據、互聯網等相關領域。

近幾年來,互聯網的一些平臺公司,屬于“贏家通吃”,他們利用資本優勢不斷對外擴張,通過砸錢、燒錢來消滅競爭對手,并形成了一種“經典套路”:燒錢、爭流量、沖規模、上市套現。很多公司長大后,都避不開巨頭,要么被收入麾下,要么面臨巨大競爭壓力。以至于坊間有調侃,賣給BAT要趁早。中國互聯網孕育出不少巨頭,但背后少不了BAT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例如外賣服務這門生意,美團難得獨立,最后被騰訊收購。美團的競爭對手餓了么,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 

2020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征集意見,“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面臨嚴監管。

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無論什么企業,都不能擁有壟斷的權利。2021年,“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成為互聯網的常態。

 

趨勢三:“科技運營”將成商業趨勢

   

疫情期間,直播購物、智能家居逐漸成為潮流,在足不出戶期間,快遞行業、VR看房、云直播、醫療AI,等等,為用戶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新體驗。

2021年1月12日,聯想集團正式官宣科創板上市計劃。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正在成為中國加速產業化落地和技術迭代的重要途徑,比如北京冬奧、大興機場、杭州大腦等代表性綜合應用場景以及各領域豐富的行業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快速商業化創造了廣闊土壤和良好環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應急等領域深度融合,在科技戰“疫”中大顯身手,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

報告顯示,中國央地共治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成效顯著。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1年將突破千億。目前,包括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將目光對準了人工智能。比如拼多多結合人工智能和農業。根據拼多多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增長184%,2019年的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同比增長109%。

預計,2021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運營方式將是“科技化手段”。

 

 

趨勢四:制造業“前高后低”

 

盡管2020年初中國工業驟降13.5%,但從3月份以來,中國工業增速一路向上,劃出一條“深V”反彈曲線,成為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

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制造業增長3.4%,12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再度刷新2019年3月以來的新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了19.1%、17.3%、16.2%、12.7%。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民用無人機等新興產品增速更是超過了1倍。

顯而易見,工業的復蘇明顯快于“報復性消費”,成為帶動整體經濟恢復的主要動力,這一方面是因為與消費、服務業相比,工業生產環境相對封閉,便于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以極高的效率疏通了上下游的產業鏈以及全球供應鏈,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復工。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國內疫情控制明顯好于國外,供應鏈完整,部分印度、甚至東南亞的生產訂單正在轉向國內。2020年四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創下2017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82.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81.2%,通用設備制造業為80.8%,專用設備制造業為79.8%,汽車制造業為80.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8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80.8%。

短期內,中國工業增速仍有望保持強勁,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數較低,今年初的工業有可能出現更高的同比增速,但內外部需求恢復不甚牢固,預計2021年全年的工業可能走出一條“前高后低”的曲線。

 

趨勢五:賣掉股票買房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12月。絕大多數年份這都是絕對的淡季月份。但是,2020年12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達20944套,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最高值;上海二手房成交超過3.9萬套,同比增長96.2%。

寬松之下,地產無熊市,貨幣寬松是短期房價異動的主要推動力?;疽幝墒钦邔捤梢龑Х抠J利率下行,推動房價上行,這次也不例外,只是區域反應和漲幅會有差別。2020年貨幣寬松后,與房貸利率掛鉤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了15BP,一線城市房價率先反應,深圳二手房漲幅超過20%,上海新房漲幅超過10%,二手房成交量創下四年新高,北京房價開始企穩回升,廣州成交放量。

這和過去房地產周期中一線城市表現一致,金融屬性最強的深圳最快反應,接著是上海,最后是北京和廣州,然后再向新一線城市傳導。

對北上廣深以外的新一線城市居民而言,2021是房產投資的比較好的時機。特別是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戰略下,核心的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還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另外與前幾輪不同的是,當前房地產主基調是房住不炒,居民“五限”調控較為嚴格,房企“三道紅線”限制融資,銀行“兩道紅線”嚴控房貸,地產已不再是大部分人最適合的投資標的,特別是人口流出、產業衰落、供應過剩的三四線城市,投資價值急劇下降,房價很難有上行機會。

 

趨勢六:機構抱團“核心股”

 

A股慢牛格局逐步形成,中國依舊是全球資產高地,有最好的投資機會。一個是推力,全球的零利率和負利率越來越近,而中國還是正利率,境內外利差還在,會吸引更多的境外資金。另一個是拉力,注冊制改革的紅利還在持續釋放。

短期來看,2021年A股還有結構性機會,風格快速切換。

分析來自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2021年經濟復蘇趨勢已十分確定,尤其是上半年經濟增速高位運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處于上行通道,順周期板塊業績改善明顯。

貨幣政策維持緊平衡,雖然邊際在收緊,但大方向還是寬松,特別是上半年流動性合理充裕。中美關系雖難以逆轉,但拜登時代開啟后,中美摩擦會出現階段性緩和,對A股的擾動降低。綜上所述,經濟復蘇還在繼續,貨幣寬松不轉急彎,中美關系有所緩和,牛市尚未終結,只是處于后期,風格快速切換,機會不及2020。配置主邏輯從估值驅動轉向業績驅動后,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分消費股等順周期資產更值得期待,中長期關注大科技、大消費和大健康三大賽道。

A股的結構化、機構化特征也會不斷強化。

2020年三大指數漲幅均超過13%,最高更是接近65%,但全部A股漲跌幅中位數不到3%,46%的股票不漲反跌,預計這種分化的趨勢還會延續,結構性行情也是未來A股的顯著特征。

預計2021年個股上更偏向核心資產和龍頭績優股,滬深300、漂亮50等價值指數將繼續跑贏市場,但類似于茅臺等核心股票的泡沫化越來越嚴重。

2021年股價會更加兩極分化,越來越多的個股會被邊緣化,一些無機構問津的“僵尸股”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趨勢七:灰犀牛來自美國和疫情

 

拜登以絕對的優勢當選,新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職,中美關系也將進入新階段。理想情景是,作為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政策更加穩健,更具預測性,第一要務是防控疫情、修復經濟,修正已經偏離的外交政策,全球局勢有望迎來短暫的修復窗口期,中美關系短期也會有所緩和。

但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雙方關系很難有明顯改善,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大方向不會變。這背后既有經濟原因,中國離美國越來越近,也有政治動因,是大國目標沖撞的必然結果,G2很難和平共處,No.1是一種不可分享的利益,競爭不可避免,特別是5G通信領域。

但疫情形勢仍存在反復風險,海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全球當日新增病例近70萬,尚未出現拐點;其中,美國日新增近20萬,中、美、德、俄等經濟體研發的疫苗陸續已經陸續上市,預計可以覆蓋部分發達經濟體。但疫苗生產、儲存、運輸等流程要求較高,且考慮到人們接種意愿不統一,新冠病毒傳播性極強等因素,不要奢望疫情在短期內徹底結束。

據官方消息,2020年底中國國藥、BioNTech/輝瑞、莫德納、牛津/阿斯利康可以上市投產,產量可達10億劑、13億劑、5-10億劑和30億劑,但BioNTech/輝瑞和牛津/阿斯利康實際產量遠低于計劃產量,不確定性仍大。

 

趨勢八:債務違約不可小視

 

GDP100萬億元,但2020年,還有一個數,也突破了100萬億元,就是債市存量規模(114.3萬億元)。

2017年,我們迎來了史上最嚴監管年。金融監管部門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份,行政處罰超2700件,罰沒金額超80億元。無論是年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還是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去杠桿”放在重點討論。

強監管、降杠桿、破剛兌、反壟斷等一系列金融政策密集出臺后,金融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個殘酷、劇烈的出清過程,金融部門杠桿率持續下降,金融產品和機構風險有序釋放,“雷”一個個被拆掉了,這也標志著金融出清接近尾聲。

但這輪金融出清并未完全結束,2021年貨幣政策趨勢性收緊、信用收縮后,信用債集中違約仍會再現,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不至于出現雷區集中式爆炸,但信用債接連違約影響還未完全消散,債市難言樂觀。

 

總而言之,醫學在發展,新冠肺炎致死率并不高,經濟在復蘇,謹慎樂觀,相信未來。

 

 

 

 

 

 

 

推薦內容
電子雜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場監管總局“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題 市場監管總局強化反壟斷執法專題 2021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 總局召開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一|久久天天碰碰拍拍免费|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日日大香人伊一本线久